国产宅男网站在线|亚洲A级性爱免费视频|亚洲中精品级在线|午夜福利AA毛

  • <dd id="gf5jf"><th id="gf5jf"></th></dd>

    <cite id="gf5jf"><label id="gf5jf"></label></cite>
  • <div id="gf5jf"><listing id="gf5jf"></listing></div>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計算機論文 > 計算機理論 > 計算機理論論文的集錦

    計算機理論論文的集錦

    時間: 詩琪1201 分享

    計算機理論論文的集錦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整合的關于基本理論的一些論文范文,歡迎閱讀瀏覽,希望你喜歡。

      職業(yè)中專學校計算機專業(yè)課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當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己成為教學一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課題。研究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yè)課的有效教學,是立足于社會時代的發(fā)展,順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和他們今后學習工作的需要。中職計算機專業(yè)課的有效教學,不僅能促進當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yè)課課堂教學的改革,也對改變中職計算機專業(yè)課教師教學觀念和學生學習方式有很大的幫助。

      1.有效教學的理論概述

      1.1有效教學的定義

      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教學有沒有效益標準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是學生學得好不好,而不是老師有沒有完成課程內容或是教學態(tài)度的認真與否。教學的目的就是學生經過老師的教學學習有沒有收獲,能力有沒有得到提高。如果學生的學習沒有收獲,能力沒有提高,即使老師教的再好再辛苦也還是無效的教學。判定是否是有效教學有一些基本的標準,如有沒有明確的教學任務指向,學生有沒有高度參與教學,有沒有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更深入理解等等。

      1.2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提出的,他的理論隨時代而發(fā)展,具體的說,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是有效教學呼喚效益意識。有效教學強調教學效益,教學目標的達成就是教學效果的底線。但這個效益不能只是簡單的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也不是簡單的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效益并不在于一堂課中教師教給學生多少內容,而在于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學習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學習過程中能力和素質有沒有提高。有效教學強調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使學生能力獲得最大化的發(fā)展。在有效教學中教師教學要克服滿堂灌,必須少講、精講,要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積累運用,也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xù)發(fā)展。

      2.職業(yè)中專學校計算機專業(yè)課有效教學實施策略

      2.1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策略

      不少學生選擇職業(yè)教育是希望能夠在職業(yè)學校學習某一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畢業(yè)后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所以他要求所學的知識是實用的、對今后的實習就業(yè)和生活有用的。學生如果覺得老師所教的專業(yè)知識對將來就業(yè)沒有用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不愿學習。因此,專業(yè)課的有效教學首先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關注學生的需求,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興趣。

      教師專業(yè)課教學的資源如果來自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知識,學生的學習目的會更明確,學習的興趣會更高。因此職校計算機專業(yè)課有效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把他們的現在學習內容與將來的工作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專業(yè)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2合理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實效策略

      多媒體給學生視覺上和聽覺上的刺激,較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優(yōu)勢。而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yè)設置的課程均以教授如word,PS等應用軟件為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通過多媒體演示來幫助講解陳述性知識,而且操作技能部分更離不開多媒體的演示,以增強學生直觀的學習經驗。所以說多媒體投影演示是計算機專業(yè)課教學中必不可缺的。因此,我校在每個教師都安裝了多媒體投影,提倡教師多媒體教學。

      然而,不是所有的專業(yè)課都適合多媒體演示教學,用多媒體投影進行演示也不是越多越好,有的教師為了多媒體而多媒體,教學課件做的非常漂亮,整節(jié)課幾乎都用多媒體投影演示來講解知識點,但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教學由過去的人灌變成了現在的機灌。這種不恰當的使用教學媒體的課堂教學,使得學生游離于學習活動之外,成了教學媒體演示的觀賞者,限制了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的知識學習也起不到積極的效果,最終導致課堂教學的無效。

      2.3根據專業(yè)特點,提高上機練習效率策略

      由于中職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惰性大,就喜歡上網聊天和玩游戲,教師不進行有效的引導,任其自由上機練習操作,很難達到教師的要求。所以專業(yè)課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組織上機實踐練習的策略,才能有效促進學生上機效率的提高,實現計算機專業(yè)課的有效教學。

      2.3.1合理分組,提高上機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是上機實踐課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如何合理的分組,對提高上機實踐練習效率至關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性格差異和男女性別,把每個班級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組長,以提高上機實踐練習課的效率。

      2.3.2分層任務,實行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職校生一個重要特點是低程度高分化,使得教師很難定出符合所有學生實際練習需求的上機練習任務。如果給的上機任務太簡單,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完成上機任務就會無所事事,影響課堂秩序,從而降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如果給的任務太難,那樣就只有少部分學生才能完成任務,使得大部分學生無法完成,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從而放棄學習。實施分層教學法有效的避免了這種情況,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的信心。

      2.3.3營造寬松上機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給學生營造寬松的上機環(huán)境不是放松對學生的管理,對學生放任自流,任學生在上機時上網聊天玩游戲,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是通過給學生營造寬松的上機環(huán)境,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給學生一個相對開放的上機環(huán)境。其次,學生練習上機任務時內容和方法可以不作限制,比如學習word時,我提出電子小報的任務要求,學生可以不按教材上的步驟自由發(fā)揮,根據自己的意思編輯文字,自己設計和編輯,編輯的方法也可以自由選擇。第三,課堂上學生可以互討論、相互指點交流,甚至可以離開座位向別人請教學,而不必拘于原地不動和安安靜靜的上機紀律,只是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放松的上機學習環(huán)境。

      2.3.4多學科整合教學,提高綜合練習效率

      完成大型的設計作業(yè)會花費很長時間,單一的一門課程上機時間短,常常是一個思路還沒有在設計上落實就下課了。若相關專業(yè)課課程的上機練習時間可以統(tǒng)一支配,學生上機綜合練習的效率就會提高。在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時中,我常采用與其他專業(yè)課課程的教師進行協(xié)作,討論上機練習一些綜合課題,等學生對軟件的基本操作掌握的差不多時,就采用多門專業(yè)課整合教學。讓學生選擇綜合課題練習項目,使用多個軟件完成大課題練習。

      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現狀分析

      據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國上網用戶人數達到5800萬,上網計算機數升至2300萬,短短的四個月間分別增加了1220萬和687萬;與此同時,國內三大門戶網站在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也分別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業(yè)績答卷。這預示著我國互聯(lián)網在經歷一個時期的發(fā)展低潮之后,正在開始回暖。

      自1994年我國正式接入互聯(lián)網以來,短短的幾年時間,互聯(lián)網在我國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這不僅表現在我國互聯(lián)網的基礎設施方面,也表現在互聯(lián)網的用戶人數、互聯(lián)網在各行各業(yè)的廣泛應用等各個方面。雖然自2000年互聯(lián)網泡沫破滅后,網絡業(yè)的發(fā)展遭遇了一段時期的低潮,但從近期的種種跡象來看,中國互聯(lián)網業(yè)正在走向復蘇,開始迎來它發(fā)展的第二個春天。

      三大門戶網站業(yè)績優(yōu)良

      近日,國內三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和網易分別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務報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報顯示,它提前實現了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全面盈利,盈利額度達到11.2萬美元。11月5日,新浪發(fā)布的財務報告稱,上季度新浪的凈營業(yè)收入達到103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1%,達歷史最高值;按試算額計算,新浪在歷史上首次實現盈利24.1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數字為虧損290萬美元。11月6日,網易公布的季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網易收入總額達到7440萬元人民幣(900萬美元),較上一季度增長93.3%,營業(yè)利潤達310萬美元,毛利率達67.6%,創(chuàng)歷史最高。業(yè)內人士認為,與以往網站大面積虧損相比,如此良好的業(yè)績說明互聯(lián)網正在回暖。

      由于業(yè)績的大幅上升,作為中國概念股在納斯達克的標志性代表,新浪、搜狐、網易的股票一片飄紅,大幅上漲。與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納斯達克面臨摘牌的尷尬處境相比,今日的風光實在不可同日而語。國內門戶網站的股票在納斯達克受到追捧,說明了國內互聯(lián)業(yè)的發(fā)展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它們已經從過去納股中的邊緣狀態(tài)、邊緣待遇變成比較中心的狀態(tài)了。

      互聯(lián)網得到廣泛應用

      今年以來,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企業(yè)信息化等信息化應用進展迅猛,互聯(lián)網開始在各個行業(yè)、各個部門進行廣泛的、實質性的滲透。政府信息化、行業(yè)信息化、企業(yè)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進,使原來“不食人間煙火”的互聯(lián)網與傳統(tǒng)行業(yè)、實體經濟進一步結合,也使互聯(lián)網找到了廣闊的應用空間,煥發(fā)了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對此,中科院互聯(lián)網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呂本富認為,目前中國互聯(lián)網產業(yè)開始了全面復蘇。

      他認為,之所以說現在的復蘇不是一些企業(yè)的復蘇,而是全面的復蘇,是因為過去中國的企業(yè)在IT方面的投入本來就不多,有一個對歷史欠賬回補的過程。在企業(yè)層面,網絡經濟高潮到來時,啟發(fā)了企業(yè)對信息化的應用,讓他們認識到了網絡經濟的重要?;ヂ?lián)網泡沫破滅以后,整個IT產業(yè),包括互聯(lián)網業(yè),都回到了基本面,回歸到了一個在正常經濟活動下的一個正常產業(yè)。

      據估計,全球500強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億美元,現在還處于消化投資階段。相比較之下,中國的互聯(lián)網業(yè)由于本身發(fā)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沒有產生太大的泡沫。而在這個時候,政府加快推進了電子政務,企業(yè)開始重視內部信息化建設,這兩股力量反而成為比較強勁的推動互聯(lián)網復蘇的力量。目前,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亮麗的IT市場之一。

      網民人數迅猛增加

      上網人數和上網計算機數反映出一個國家互聯(lián)網的普及程度和繁榮程度。據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國上網用戶人數達到5800萬,上網計算機數達到2300萬。而今年上半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4580萬和1613萬,短短的四個月內分別增加了1220萬和687萬,分別比今年上半年增加21%和30%。網民和上網計算機數的迅速增加,標志著我國互聯(lián)網回暖的步伐加快。

      CNNIC的歷次調查顯示,從1998年7月到2000年7月,我國上網用戶人數每半年都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2000年1月達到頂峰,然后開始下降。從2002年1月開始,又開始逐步回升。今年上半年,我國的上網用戶人數為4580萬,半年增加了1210萬,增長率為35.9%,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2.8%。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62萬上網用戶人數相比,目前的上網用戶人數已是當初的78倍。由此可見我國上網用戶人數增長之快。特別是今年以來網民呈現加速遞增的趨勢,預示著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的第二個春天即將來臨。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我國互聯(lián)網絡的大環(huán)境經歷了高潮、低潮的反復,可是從上網用戶人數的歷次調查結果看,我國上網用戶人數卻一直保持著比較強的增長勢頭。從聯(lián)合國貿易及開發(fā)會議上透出的信息,目前中國的網民人數已列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同時不能忽略的是,5800萬網民在我國將近13億的總人口中僅占4%多,說明我國互聯(lián)網絡的普及程度還很低,仍有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

      WWW站點數止跌回升

      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國WWW站點數為293213個,半年內增加16113個,增長率為5.8%,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8%。從我國WWW站點數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盡管在2001年上半年,網站數下降了2.3萬,但是從2001年下半年到現在,網站數又開始了增長。從2001年7月到2002年7月,一年時間增加了50474個站點。這種變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互聯(lián)網產業(yè)在經歷了一個低潮后,正呈現出進一步發(fā)展的跡象。

      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國國際出口帶寬的總容量為10576.5M,半年增加了2979M,增長率為39.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5倍,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調查結果25.408M的416倍。

      CN下注冊的域名數到今年10月底達到139288個,比7月份統(tǒng)計的126146個增加了13142個。而在2001年7月到2002年1月這半年時間里,由于受互聯(lián)網低潮的影響,CN下注冊的域名數曾減少了1173個。這幾個月CN下注冊的域名數的重新回升,同樣說明互聯(lián)網在逐漸轉暖。

      鏈接一:網民結構特征

      1.用戶性別。調查顯示,男性網民占60.9%,女性網民占39.1%。男性依然占據網民主體。從歷次調查結果網民的性別分布上看,女性網民所占比例呈遞增趨勢,且增加顯著,從1997年10月的12.3%增加到現在的39.1%,男性網民則從最初的87.7%減至60.9%。男女網民之間比例上的差異也從1997年的7∶1縮小至目前的1.6∶1。這一變化趨勢與我國互聯(lián)網的普及有著密切關系。

      2.用戶年齡。35歲以下的網民占82.0%,35歲以上的網民占18.0%,兩者之比為4.6∶1。35歲以下的網民仍然是互聯(lián)網絡時代的主力軍。在各個年齡段中,以18~24歲的年輕人所占比例為最高,達到37.2%,其次是25~30歲(16.9%)和18歲以下(16.3%)。

      3.用戶受教育程度。目前網民中受教育程度為高中(中專)的比例最高,占30.5%,其次是本科(29.2%)和大專(26.3%)。大學本科以下的網民增長速度遠遠高于本科及本科以上的網民,形成后來者居上之勢,在網民中占據主體。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與互聯(lián)網上的內容、服務日益多樣化以及互聯(lián)網使用更加簡便有關。

      4.用戶個人月收入。調查顯示,86.6%的網民月收入不超過2000元,只有13.4%的網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37.8%的網民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無收入)。低收入網民仍然占據主體,并且增長速度明顯高于高收入的網民。這說明互聯(lián)網越來越趨于大眾化,互聯(lián)網從過去那種只屬于受過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的人的專利,轉變成受過基本教育的、收入還過得去的普通人都能使用的工具。

      5.用戶職業(yè)。在網民中,學生所占比例是最高的,達到了26.2%,其它職業(yè)中,以專業(yè)技術人員為最多,占總數的17.5%,其次是辦事員等協(xié)助人員和商業(yè)、服務業(yè)人員,分別為13.2%和12.0%。值得說明的是,與2001年1月相比,學生從20.9%增加到26.2%,絕對數量從470.3萬增加到1200萬,增長顯著。這與校園網的建設以及各種網校、遠程教育等的興起有比較大的關系。

      6.用戶行業(yè)。網民中從事批發(fā)和零售貿易的人最多,占14.6%,其次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占12.1%,排在第三的是教育、科研機構,為10.8%。與2001年1月相比,服務業(yè)和制造業(yè)的網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IT業(yè)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社會服務業(yè)從8.3%增加到9.6%,制造業(yè)從6.5%增加到10.0%,IT業(yè)則從14.5%降至9.8%。其它行業(yè)在絕對人數上隨著整體網民數的增加都有所增加,但從所占份額來看,雖然有小幅度的波動,但無明顯變化趨勢。從網民在職業(yè)、行業(yè)的分布上可以看出,網民逐漸趨于多元化。

      鏈接二:網民上網行為習慣

      1.上網地點。62.1%的網民選擇在家里上網,43.3%的人在單位上網,其次是學校(21.8%)、網吧和咖啡廳(17.3%),同時還有0.7%的人在公共圖書館上網,0.9%的人移動上網,地點不固定。家中是網民上網最主要的地點,這與家庭電腦的普及、小區(qū)寬帶的建設以及互聯(lián)網使用成本的降低有很大關系。同時,在學校上網的網民比例也有所增加,從2001年1月的19.7%增加到21.8%,這應該與網民中學生的比例增加以及校園網建設的推進有很大關系。

      2.上網時段。網民一天中使用互聯(lián)網的時間波動比較大:凌晨4、5點鐘是網民最少上網的時間,只有3.9%的網民在這一時間上網;上午8、9點鐘,上網的人開始增多,達到20.4%,并且隨著時間的延續(xù)一路爬升,到晚上20、21點的時候達到高峰,有80.5%的網民在這一時間上網,這之后上網人數又逐漸減少。這一現象說明,網民使用互聯(lián)網的時間分布狀況和人們日常生活的作息時間有一定關系。

      3.用戶上網設備。目前,有97.4%的人使用臺式計算機上網,4.5%的人使用筆記本電腦上網,用戶上網設備仍然以臺式計算機為主。但也有少量網民在使用計算機(包括筆記本電腦)上網的同時,也使用其它設備(移動終端、信息家電等)上網。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些新的上網設備正在逐漸被網民所接受。

      4.上網費用來源。調查顯示,77.1%的網民采用自費上網,只有10.1%的網民公費上網,公費自費均有的占12.8%。從歷次調查數據來看,自費上網的網民都比公費上網的網民所占比例要高,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與網民上網地點的變化有一定關系:家里逐漸成為網民上網的最主要地點,自費也相應成為網民上網費用的主要來源。

      5.每周上網時間。目前網民平均每周上網3.1天,8.3個小時。2000年1月CNNIC的調查數據顯示,網民每周上網時間達到17個小時,此后上網時間逐漸減少,最近一年內逐漸穩(wěn)定在8~9個小時。網民上網天數也從去年的3.3天降為現在的3.1天。造成網民每周上網時間減少的原因可能與網民結構上的多元化有一定關系。

      6.平均每周收發(fā)電子郵件數。網民平均每周收到6.5封電子郵件,收到垃圾郵件6.9封,每周發(fā)出電子郵件5.3封。與歷次調查結果對比可以看出,網民每周發(fā)出的電子郵件數逐漸遞減,從2000年1月的每周發(fā)出10封電子郵件減少至目前的每周5.3封,尤其是近一年來的減少最為顯著,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9封。這與網民對電子郵箱的使用更加理性以及手機、短消息、網絡尋呼等其它通信手段的流行使通信聯(lián)絡方式更加多元化有關。

      7.上網目的。調查顯示,47.6%的人將獲取信息作為上網最主要的目的,接下來是休閑娛樂(18.9%)和交友(14.9%)。

      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同期相比,以獲取信息為上網最主要目的的網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從42.9%增加到47.6%,增加了近5個百分點?;ヂ?lián)網的開放性、便利性、互動性以及網上信息的豐富性和服務的多樣性,是越來越多的網民將獲取信息作為上網主要目的的原因。


    計算機理論論文相關文章:

    1.計算機專業(yè)論文范文

    2.計算機專業(yè)論文精選范文

    3.有關計算機方面的論文

    4.大學計算機課程論文

    5.計算機基礎畢業(yè)論文范文

    4066377